一座钱塘江大桥,跨越了天堑;一份赤子之心,连接起家国与时代。让我们一同走近“中国桥梁之父”——聆听他的故事,汲取前行的力量!

茅以升(1896~1989)
  字唐臣,著名桥梁专家。1916年毕业后,以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
一、建设钱塘江大桥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从此,茅以升被称为“中国现代桥梁的奠基人”,他的名字便与钱塘江大桥一起驰誉祖国和世界各地。
二、建设武汉长江大桥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这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钢桁桥,成为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三、投身教育事业
  茅以升热爱教育事业,在前后长达3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辗转于几个著名工科大学教育一线工作;尤其是他热爱母校,在母校遇到重大困难时总是挺身而出,使母校能够平稳地延续。
  1920年秋至1922年夏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2年,1926年1~3月任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2个月,1938年2月至1942年4月任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教授、院长4年零3个月。1950年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
四、著作及文献
  茅以升喜爱写作,但一生淡泊名利,情系社会所需,不断在各种日报、期刊(包括国外的)、学会刊物及科普读物、回忆录等方面的刊物上,发表短篇及中篇文章。生前已出版的文集五种、图书两种,身后出版文献四种。
五、技术顾问与杂项资讯
  1955年2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委,直至大桥1957年建成为止。顾问委员会回答了工程局所提出的14个重要技术问题,都收到良好效果。这一职务使茅先生获得不少技术资料,使他能在中国报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宣扬中国的这一巨大成就。
  1959年,任人民大会堂结构设计审查组组长。审查组对原设计进行了复核,写成审核报告,由茅先生签名保证安全,使周总理心里踏实,全国人民感到放心。
  1974年,大桥工程局王序森、赵燃章以 1957年武汉大桥在举行庆祝通车典礼时曾因桥上挤满人群而晃动一事向茅先生请教,次年,茅先生写出《对于桥梁振动问题的管见》一文作答。
  茅以升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们深耕于各行各业。正在建造着,属于自己,也属于未来的新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