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国家中心城市之梦 复兴大武汉的交大力量
——写在西南交通大学武汉校友会2017新年联谊会
2016年12月24日,对于西南交通大学武汉校友会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平安之夜,更是一个充满喜悦而有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在这逐梦武汉的岁月里,来自湖北省交通规划院、武汉市政院、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武汉铁路局、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东风汽车、通用汽车、中交二航局、中交二公院、中国南车江岸车辆厂、中铁十一局、武汉电气化局、中铁工程机械研究院、中建三局等80余名校友齐聚一堂,闪耀智慧和思想的火花。
这一天,在这薪火相继的征程里,无论曾经来自唐山、峨眉、九里或犀浦校区,也无论如今身居何位,此刻,他们有了共同的交流主题——共话工程兴国,共谋母校发展,共忆难忘岁月,共叙校友深情。
这一天,在这榜样频出的群体里,有一位校友当场分享捷报:“今天,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名单公示完成,湖北省5人榜上有名,其中两人是咱们西南交大校友!”
他们是——
1988届桥梁工程专业校友,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敏,在他的带领下,该院已设计国内外上千座大型桥梁,中国90%的桥梁原创技术设计出自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1992届地下及隧道工程专业校友,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肖明清,作为“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的总设计师,经手设计的水下隧道有30余座。
这一天,有优秀学长的勉励,有母校老师的慰问,有同行同学的启迪。当杯子碰到一起,不再是诗人笔下“梦破碎的声音”,而是不忘初心,梦起航的号角。
忆往昔,悠悠百廿载。
交大历史的时空中,镌刻着清晰的“武汉坐标”;武汉发展的大潮里,澎湃着强劲的“交大动力”。
半个多世纪前,一座武汉长江大桥,贯穿起西南交大与江城武汉的最初渊源。
茅以升、汪菊潜、梅旸春、王序森、刘曾达、赵燧章、王同熙、戴尔宾、顾懋勋、胡世娣、瞿懋宁、李洙、李宗达、唐寰澄……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曾几何时在校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今却成为了一代代交大学子圆梦武汉的底气与自信。
看今朝,弦歌不曾断。
回眸武汉当代交通发展史,也是一部西南交大产学研结合的成就史。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仅仅是桥梁与隧道,随着高铁、磁悬浮、汽车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开发,西南交大优势学科在大武汉的作用与日俱增,推动着中部崛起的经济巨轮滚滚向前。
秦顺全、刘自明、胡汉舟、张敏、文武松、高宗余、徐恭义、谢海林、王玉泽、肖明清、顾湘生、颜昌林、赵文芳……一个个先进榜样的树立,激励着越来越多交大学子奔赴武汉,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今年,中国铁建斥资20亿元在武汉成立公司,主要从事磁浮铁路的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营。这对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将宣告中国迎来“磁浮时代”。其中,悬浮核心技术源自西南交大。
这些年,中铁大桥院、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中铁十一局……武汉建桥军团成员抱团发展,从海外的北非到南亚,从祖国的北陲到南疆,一项项“武汉造”世界级工程跨越天堑。
武汉地铁以“每年开通一条”的速度,大步向前,施工规模与建设速度世所罕见。截至目前,武汉地铁运营里程达181公里,其线网格局持续完善,逐步改写着武汉交通格局。
中建三局放眼“一带一路”,已走进12个国家。一个个地标建筑、一项项重点工程,深深烙上“武汉制造”的印记。
武汉电气化局已成为国内三大“四电”系统集成商之一,助推中国高铁“走出去”。
……
这一个个让武汉自豪、让中国骄傲的代表杰作,处处标记着西南交大符号。
正如母校对外合作与联络处副处长潘昱在联谊会现场所说,“校友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母校永远都是校友的坚强后盾,学校将做好顶层设计和各项服务工作,为母校和校友搭建双赢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全力服务校友及校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西南交大武汉校友会从2009年成立至今,一直与母校保持着密切联系,以各种形式、多种途径始终如一地关心、支持着母校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校企结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地深入和加强,对提高母校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深入骨髓的交大精神,激励着交大人敢于拼搏与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涌动出智慧结晶。“不给母校丢脸!”成为了西南交大武汉校友会每一位校友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为母校之荣誉,为武汉之发展,用满腔的热情和真诚的努力,搭建开发合作、转型发展、振兴崛起的大舞台,西南交大武汉校友会责无旁贷。
2017年,期待西南交大武汉校友会继续做大做实“校友圈”,与母校风雨同舟、携手并进。
(作者:中铁大桥局 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