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校友 > 正文

【校友动态】西南交通大学谢正光校友调任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党组书记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12-03 点击数:

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方网站最新信息显示:

我校1985届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校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轮值会长、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正光已调任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党组书记。


人物履历   谢正光

 我校1985届隧道及铁道工程专业校友,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委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轮值会长,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学习和工作经历

上世纪80年代,谢正光在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学习,在兰州铁道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因为地铁列车振动响应研究课题,接触到了北京地铁科学技术研究所,当时,北京地铁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988年,谢正光研究生毕业后,正式加入了北京地铁的队伍。

曾在北京市地下铁道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所、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等单位工作。

现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轮值会长,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驶向未来——全国政协委员谢正光讲述北京地铁的故事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现场,站在一幅黑白老照片前,谢正光感慨万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正好是北京地铁1号线,也是中国地铁的第一条线路建成通车50周年。”谢正光说,1号线通车正好是1969年的10月1日,这条线路的开通,实现了中国地铁从无到有的跨越,也进行了很多艰难的探索。

事实上,北京地铁1号线的规划,从1953开始就考虑了,但直到1965年才开工建设。为何从构思到实践,中间历经十多年?

1956年,我国提出建设地铁工程,当时还有苏联专家的支持。紧接着遭遇了三年困难时期,加上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从中国撤走,地铁一期工程也就搁置下来。“到了1965年,才真正开始建设一期工程,那个时候,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谢正光表示。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后来学习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的谢正光来说,这条几乎跟他年龄相仿的地铁线路,问世的历程充满曲折。

“从设计施工角度说,当时1号线的埋深到底是多少?是深埋还是浅埋?从现在来看,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在当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做了很多论证的工作。”谢正光说。

北京地铁1号线是完全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的线路,虽然集当时新中国先进技术设备于一身,但我国之前并没有地铁系统,其车辆和各专业系统设备大多是新研发的非标准非定型的一次性试制品。“北京地铁1号线是在中央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建造的。”谢正光表示,1965年,毛泽东主席曾经对地铁1号线作过批示,指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

从无到有,地铁开通之初,在运营中就出现过大大小小的故障。大家都在实践中学习,探讨遇到问题以后怎么解决。“所以我们后来的规章制度是用经验教训换来的。”谢正光说,1号线开通后不久即发生一起严重的车辆走电失火事故,地铁也因此而停运整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实施“工改兵”,并于1970年4月15日成立铁道兵北京地铁运营管理处,这也是如今北京地铁公司的前身。

上世纪80年代,谢正光在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学习,在兰州铁道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因为地铁列车振动响应研究课题,接触到了北京地铁科学技术研究所。当时,北京地铁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988年,谢正光研究生毕业后,正式加入了北京地铁的队伍。

谢正光记得,当时的北京只有两条线路运营。那个时候,发展地铁事业的关键在于技术和资金。“已经改革开放十来年了,我们对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已经了解,也看出了我国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谢正光说,当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整车从国外进口,另一种是尽可能引进国外的关键核心技术,然后在国内进行系统集成制造。北京地铁一直采用后一种思路。后来,我国提出了国产化率不低于70%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地铁技术发展。

“实际上直到90年代,地铁事业还属于艰难探索的阶段。我工作以后,感觉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谢正光说。

1999年,加上复兴门至八王坟段建成通车,北京地铁也只有1号线、2号线两条线路,全长54公里。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北京这座城市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从2000年到2008年,也迎来了北京地铁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期。

到2008年奥运会,北京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意味着前30年只建成了54公里,在奥运会之前的六七年工夫,就建成了140多公里,发展速度很快。这背后,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是群众出行的迫切需要,也是地铁研究人员科研攻关、厚积薄发的写照。

在上世纪90年代,车辆设备相对落后,安全隐患也很多。2001年,谢正光担任北京地铁公司总经理,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老感觉坐在火山口上,经常出事故出毛病。奥运申办成功后,我就在想着,北京奥运对北京地铁到底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我们提出了‘新地铁’的战略构想,希望北京地铁又好又快发展。”谢正光说,在技术设备方面,除了新线建设,同时对老线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改造,使老线换新颜。在运营管理方面,通过流程再造,创新运营模式。在客流组织方面,开展创文明行业,树文明新风,建立了排队候车、先下后上、文明乘梯等一系列规范,倡导市民文明乘车。

在2002年前后,谢正光就有一个想法,他在内部会议上提出希望北京地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大家觉得不可能,光看车辆设备就觉得不可能。”当时只好将这个目标改成了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然而他心里有信念,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总有一天会实现。

时间证明了他的构想。奥运大考,向世人展现了“新地铁”的新风貌,当年的运营指标在国际地铁协会(CoMET)的年度对标中,综合排名第二。

如今,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共23条,运营总里程699公里,日最高客运量接近1400万人次。在国际地铁协会年度对标中始终位居前列。从全国地铁行业来看,列车牵引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均已实现自主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全国已经有39个城市修建地铁,总里程接近6000公里,是世界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在世界地铁行业对标方面,北京、上海、广州在国际地铁行业CoMETKPI对标中均已进入前十名。“无论从乘车环境还是舒适度来说,我国的地铁都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谢正光说,这些年,他去一些发达国家考察,也听到了不少同行对中国地铁的赞誉。

根据《北京市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目前在建线路里程283公里、147座车站。建成后,北京将形成一个981公里运营里程、552座车站的庞大轨道交通网络。

北京地铁,方便了大家的交通出行,也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几十年光阴流转,对于谢正光这个“老地铁”来说,为市民们创造更安全舒适便捷的地铁出行环境,是地铁人沉甸甸的责任。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提高运输能力,中心城区骨干线路的最小行车间隔实现2分钟,常态化限流的车站在逐步减少。随着新线建设,线网加密,拥挤的情况也在改善。”谢正光表示,在未来,将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路网、提升运输效率的手段,减少出行高峰期站外限流、站内滞留、拥挤的状况,让北京地铁更好地服务市民。

作者 :          编辑 :    刘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