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校友 > 正文

【校友风采】王鑫昕:比别人多跑一步,比别人深挖一层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9-28 点击数:

||

王鑫昕





王鑫昕,中共党员,西南交通大学通信工程2005届毕业生。中国青年报四川记者站站长,四川省青联委员,四川省青年思想政治宣讲团成员,西南交通大学青年讲师团成员,先后进行过汶川地震、7·23动车事故、芦山地震、全国两会、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报道,作品曾荣获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全国共青团好新闻奖等奖项。






undefined
新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初到大学的新生们,大多会根据自身目标与兴趣爱好,选择性地加入学校的社团或者部门。2001年,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大一新生王鑫昕,亦是如此。他毅然报名了西南交通大学记者团,成了西南交大学报的一名学生记者。那时的他还未曾想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举动,会将自己的未来与新闻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校报工作的四年里,王鑫昕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采访,撰写了林林总总的新闻稿,这些都是他记忆宝库里不可或缺的珍贵点滴。这之中的一次工作经历,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又特别的印象,当时,在一篇关于学校生的新闻中,王鑫昕刊登了与实际不符合的数据,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事情发生的那个当下,初出茅庐的学生记者王鑫昕内心产生了些许的惶恐。但同时,这件事也令他清楚地意识到了新闻工作的严谨性。“新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记者的一个小错误可能影响很多人。”
在后来的新闻工作中,王鑫昕时刻记这件事,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地对待每一次采访、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数据,其至每一个标点符号。他反复确认那些具有不确定性的要素,以免因为自己的过错,给读者以及公众带来困惑,甚至是损失。
undefined
“新闻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新闻是一件有价值且有趣的事情,身为记者,你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王鑫昕回忆道,20世纪初,中国媒体正蓬勃发展。媒体在当时做了许多有价值的高质量的报道,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对政府的监督等。在王鑫昕看来,这些报道一定意义上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弱势群体没有机会或者说很少有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媒体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同时,媒体对政府进行监督,促进政府更为规范地运行,对社会进步也具有价值。
“那个时候,我能从报纸上看到这个社会形形色色的万千变化。”王鑫昕的大学时代,移动互联网不似如今这般发达普及,传统的纸质媒体仍是主流,王鑫昕当时偏爱《南方周末》和《中国青年报》。九里堤的清晨,他常和同学迎着朝阳去报摊买报纸,随后将其带到教室去看。那还是一个流行“全班传阅一本书”的年代,一份报纸常常会在同学之间“你来我往“地传阅。
“能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一条自己独立采写的新闻稿,当时真的特别开心与满足。”那个喜欢在教室里阅读《中国青年报》的少年,在2003年12月12日第一次成了报纸里的人。在校报工作期间,王鑫昕写了一篇关于毕业生的报道。在校报老师的推荐下,这篇报道最后发表在了《中国青年报》上,名为《毕业生的“胃口”让学校着》。能够在喜欢的报纸上发表一篇自己独立采写的新闻稿,王鑫昕至今也难掩欣喜。
大学时期,王鑫昕不只爱阅读报纸,还养成了收藏报纸的习惯。他会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喜欢的报纸整理并收藏好。那整整一捆旧报纸,至今仍然陪伴着望鑫昕。不论是租房还是买房,纵使搬家多次,那些具有年代感的报纸伴着王鑫昕。那是属于时代的记录,更承载着王鑫昕与新闻共同走过的青春岁月。
“当记者做新闻”对王鑫昕来说,不再只是十八岁少年的一颗好奇心。它是一件可以接触到更多人和物的事情,更是一件具有深刻价值的事情。
undefined
“比别人多跑一步,比别人深挖一层”
2020年2月,新冠肺炎暴发。身为中国青年报四川记者站站长的王鑫昕,前往疫情重灾区武汉,活跃在战“疫”报道的第一线,近距离记录抗“疫”情况和进展,捕捉抗“疫”过程里的感动瞬间,感受人民战“疫”的决心与自信心。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王鑫昕始终践行自己的新闻座右铭—比别人多跑一步,比别人深挖一层。他曾写道:“比别人多跑一步,比别人深挖一层,都可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脚力决定着笔力。”
王鑫昕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报道的第一现场,先后进行过汶川地震、7·23动车事故、芦山地震、全国两会、新冠肺炎情等重大报道。在《中国青年报》四川记者站工作期间,王鑫昕几乎参与报道了汶川地震后发生在四川甚至西南地区所有六级以上的地震,记录最真实的灾区现场,聆听灾区人民的心声,也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
“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想主义者的职业,但光有理想主义肯定不行,新闻更需要的是专业精神。当记者的门槛很低当好记者的门槛很高。”王鑫昕秉持严谨的态度,怀揣专业的精神,常以一线记者的身份前往各大采访现场,展现出的正是一名好记者应有的风采。身为一名好记者,王鑫昕的报道同样好而精彩。他的作品曾荣获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全国共青团好新闻奖等奖项。
undefined
走出交大的好记者
回忆起大学的时光,王鑫昕至今都觉得特别难忘。
“虽然我从事的新闻工作,与当年所学的通信工程专业不同。但是在学校所学到东西,对我的成长以及后来的职业选择,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鑫昕回忆道,当时他的专业老师们无论是对待学术还是学生,都以一种相当严谨的态度。在王鑫昕看来,这与他现今所从事的新闻工作有着相通之处。成为一名好记者,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既不能忽略任何细节,又要对事实持有敬畏的态度。从专业课所领悟到的学习和研究的态度以及方法,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王鑫昕成为一名好记者,也为其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同时,王鑫昕也感激校报指导老师们的鼓励与帮助。“我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也没有受过系的训练,所以很大程度上依靠老师们的指点。”王鑫昕表示,如今从事的这份记者职业,与在校的那段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校报的老师们会大力支持学生的新闻写作。”

在西南交通大学,王鑫昕埋下了那颗有关新闻的种子。如今,那颗种子已发芽生长,成了苍翠挺拔的大树。历经未来岁月的洗礼,那棵大树定会更加枝繁叶茂,而王鑫昕也会在好记者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作者 :          编辑 :    刘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