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校友 > 正文

校史回眸——罗河教授为迁校上书周总理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4-18 点击数:

西南交通大学的历史就是一部搬迁史,我校在历史上进行过数次搬迁,几易校名。解放前主要是由于战争的原因,解放后的情况比较复杂。

罗河教授

迁校问题的提出

1905年,我校在唐山复校选校址时,为了学生实习的便利,把学校建在了唐山铁路机器厂的对面,紧邻唐山火车站。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校的校园面积只有292.7亩,房屋建筑面积只有23920平方米。解放后,铁道部为扩大我校的规模,多次拨款为我校购地建房。截至1952年,我校的校园面积已达到940亩,房屋建筑面积已达到50004平方米,但随着开滦煤矿采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经过勘探,发现我校校址和附近的京山线(北京至山海关)下面储有大量优质煤炭。为了我校和铁路线的安全,开滦煤矿建议我校另选校址建校。

从1952年9月开始,我校就为选校址而四处奔波。1953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得很快,我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开滦煤矿多次致函我校,通知我校不能再向西扩建,原有校舍已不敷使用。因为此时我校已决定迁建北京,在这样的情况下,经铁道部研究决定,我校暂借北京西郊的潭柘寺为临时校舍,成立北京分部。1953年10月,当年入学的新生和我校附设的工农速成中学学生都集中在潭柘寺上课。这是我校历史上的第二次一校两地办学(1927年,我校曾在东北建立锦州分校招生上课,后该校并入东北大学——笔者注)。后来,铁道部又决定我校迁往天津,并函请天津市建设委员会规划和分配土地。1954年2月,铁道部通知我校决定当年投资297亿元(旧币),安排基建任务16500平方米,并要求我校按学生规模11000人、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的规模进行规划。天津城市建设委员会在八里台为我校选择了校址。但经我校勘测发现该地区地质条件差,若要盖楼,基础工程费要增加10%,因此八里台建校的方案被否定。

1954年4月,铁道部通知我校:“你校拟在天津建校的地址,因地质不良,不能使用,兹已奉上级机关批准,在北京另觅地点建校。”北京市建筑事务管理局根据上级的批示,将我校校址安排在德胜门外花园路附近,批准用地38.5公顷。校址确定后,我校开始了紧张的测量、勘探工作,并先期购地210亩,开始拆迁民房。为了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问题,还安排了当地农民在校内就业。正当建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且在16000平方米基建工程已经开工的情况下,1955年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北京被划为沿海城市,严格控制企业与学校的迁入。故铁道部又指示我校停止在北京建校,并将我校在北京建好的全部校舍及土地移交铁道部干部学校。后来,学校又派人相继到沈阳、大同等地考察校址,但均因地点不理想而未果。

1955年10月,铁道部决定我校迁往兰州。于是,我校又开始了在兰州建校的准备工作。1956年1月28日,铁道部转发国家计划委员会通知,正式批准我校在兰州建校。

1956年3月,铁道部教育局根据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提出了《铁道教育事业十二年远景规划》。在铁道部教育局的规划中明确:1957年建立兰州铁道学院,1958年将唐山铁道学院整体迁入兰州铁道学院,原校址改办唐山铁道专科学校。这个规划意味着唐山铁道学院两年后在唐山不复存在,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将迁往祖国的大西北——兰州。在当时尽管广大群众普遍对上级的决定能够理解和执行,但让人们离开成长和生活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熟悉的家园和故土,难免在部分教职工思想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对教学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罗河上书周总理

对铁道部的这一决定,罗河教授一直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唐山铁道学院应在唐山另选地址重建,如果迁往兰州“在今天人力、物力有限时,把一个有历史、有成绩,而且在原地点也需要的高等学校,刨根迁移,在名义上取消其存在,并人为地降低其质量是不必要的,而且将为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他在不同的场合和地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他的这个观点。

为了引起铁道部领导对这个关系我们学校前途和命运的校址问题的重视, 1956年7月12日,时任唐山市副市长的我校罗河教授为此专门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明确表示不同意我校迁往兰州并闸述了理由。信全文如下:

(中括号内的文字是原文,小括号内的文字是笔者对原文繁体字的注释和对错别字、遗漏字的纠正。——笔者注)

周总理:

这封信的内容关系到一个一向是很著名的高等学校的存亡问题,希望得到您亲自阅看。要提请您考虑的问题是:

在人民政府时代,具有五十多年悠久历史,成绩卓著,在国内普遍受到推重,在国外亦有一定声誉的唐山铁道学院[过去的唐山工学院]为什么不能得到发展,并继续存在下去?

这个问题的形成已有四年多迂廻(回)曲折的过程;其主要经过可扼要开列如下:

(一) 1949-1951(年)唐山工学院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为具有八个系的工学院。

(二) 1952年院系调整后,唐山工学院改为具有四个专业的唐山铁道学院。同时发现校址地下有煤,停止扩建校舍。

(三) 1952年曾在唐山市内选定一块地下无煤,可以建校的新地区。

(四) 大约在1953年春上级领导以新地区有石油为理由提出迁往北京的建议。其实石油的传说不久就被证实是毫无根据的。

(五) 1953年春决定迁往北京。在校址地点未经正式批准肯定前,一年级新生在北京西郊檀(潭)柘寺上课。

(六) 1953年秋又传说不准迁往北京,因此又选定天津南开大学旁的水塘作为校址并进行勘测钻探。

(七) 1954年否定天津水塘里的校址,又在北京北郊动工建校。1954年夏,已在檀(潭)柘寺上课一年的师生撤回唐山。

(八) 1955年春,北京校舍已基本完成,又不准迁往北京。

(九) 1955年夏,铁道部提出迁往大同,旋即否定。

(十) 1955年夏由于迫切需要,乃在唐山市地下无煤的地区择定新校址,建10000平方公尺的校舍,现已完成,今年暑假后新生在此上课。

(十一) 1955年冬上级领导决定迁往兰州。

(十二) 到1956年6月兰州校址尚未肯定。

(十三) 1956年7月铁道部余光生付(副)部长来唐院传达毛主席十条方针的指示。同时召开小型座谈会漫谈唐院问题。参加的人和所表示的意见大略如下:

院长顾稀:恐怕在兰州不易招到合格的学生,因而影响质量。

机械系主任孙竹生:认为不利于开展机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铁道系主任王柢:怕到兰州后影响教学改革。

总务长郑秉璋:主张在唐山市新校址上发展,同时保存有历史,有成绩的唐山铁道学院。

教授罗河:支持郑总务长的意见,认为有悠久历史的唐院不应当消灭,兰州新校可由唐院负责支持发展。其他系主任不在校,未参加座谈

(十四) 1952年院系调整后,全国各高校在党的领导下,无一不飞踊(跃)发展;而过去成绩卓越的唐山工学院的经历过程如此迂廻(回)曲折,致使数年来师生员工的思想情绪非常混乱。

对唐山铁道学院的具体意见:

A、党和政府对于同仁堂、东来顺尚且爱护备至;一向是第一流的,并且在全国有广大群众信仰的唐山铁道学院如果无故消灭了,将普遍引起怀疑和误解。

B、为了开办兰州的、乌鲁木齐的,或其他任何地方的新铁道学院。正应当在唐山铁道学院的基础上发挥其潜在力量和积极性,提高质量以培养更多合格的师资以支援新的学院,这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C、唐山市是具有7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它正需要有一个高等工业学校来推动广大工人市民向科学进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和通过夜大学提高工矿企业中技术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唐院计划在1956年秋开办夜大学,唐院教师在唐山市的科学普及协会和科学联合会中正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个高等学校对其所在城市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改进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如果说为了开办兰州铁道学院有必要取消唐山铁道学院;那么为了巩固工人与知识分子的联盟,在唐山这样的工业城市也有必要保存并发展其曾有五十年历史的唐山工学院。

我是与唐山工学院有历史关系,因而也是有感情的一分子;在思想认识上可能有片面性。这些意见虽也曾与有关方面谈过。但迄(今)未得到说服性的答复。希望总理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来考虑这个意见,并派员查明在这个问题里所存在的问题。

   此致

敬礼

唐山铁道学院教授

曾任教务长

唐山市付(副)市长  罗河[印]

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

1956年7月12日

这封信是通过邮局寄给国务院办公厅的。罗河的小儿子罗平生告诉笔者,他清楚地记得,是他把信投入挂在学校合作社(当时校内的商店称之为“合作社”——笔者注)墙上的信筒里。除了这封信外,罗河教授给不同的部门也发过类似的信件,都是罗平生去寄的。


意见得到中央的采纳

国务院办公厅收到信后,非常重视,国务院副秘书长兼总理办公室主任齐燕铭当即作了批示转给高教部和铁道部。批示全文如下:

高教部杨部长、铁道部滕部长:

总理办公室收到唐山铁道学院罗河教授给周总理的来信,他对唐山铁道学院是否迁校问题提出意见,并反映其他教授也不同意内迁。他主张应保留在原地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我记得周总理在一次国务会议上曾谈到上海交通大学应保留原有名称不要内迁或并校,并说过此类事情需要慎重处理。唐山铁道学院内迁的情形我不了解,现将罗河教授的信抄上,请研究提出意见,以便一并转报总理。

此致

   敬礼

                                                   齐燕铭

1956年8月13日

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主任齐燕铭

对罗河教授反对迁校报告的批示


滕部长接到齐燕铭批示和罗河教授的信后,转发部党组成员阅并责成刘建章副部长处理此事。10月12日,铁道部以滕部长名义函复齐副秘书长,表明了铁道部的态度“兰州虽在筹建新的学院,但唐山铁道学院现有建筑面积,如能继续使用,将原有学院办下去,这是很合理的。在唐院范围内挖煤,不但对唐院校舍,而且对唐山车站和唐山铁路工厂都造成陷塌危险。给国家所带来的损失是很重大的,恐非挖出之煤所可补偿。因此,请求国务院重新考虑这一问题,停止向唐山铁道学院地下挖煤。兰州铁道学院的筹建工作,继续按原计划进行,今年10月已开工,计划1957年正式招生。由唐院负责筹建开办工作,同时应抽出大部分力量支援兰州新校。这样唐山铁道学院五十多年历史可以得到保存,同时今后担负巨大培养干部任务的兰州铁道学院也可以得到发展。”

滕部长在报告最后还写了“是否妥当,请转报总理核示。滕代远”。

10月20日,我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门讨论研究了迁校问题。并将会议纪要和罗河教授署名题为“唐山铁道学院没有迁校的理由也没有迁校的必要”的一封信提交给唐山市委。

11月14日,唐山市委将我院党委扩大会议的意见和罗河教授的信转交中共中央书记处,并于当天向中央书记处发了电报。电报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书记处:

唐山铁道学院罗河教授对该院迁校建校提出了一个书面意见,他要求转报中共中央。

罗河同志是该院执教廿余年的老教授,专长于航空测量。1934年以后,除在英国伦敦大学(应为剑桥大学——笔者注)任研究员两年和曾在北京大学执教半年外,其余时间均在唐山铁道学院工作。解放后,思想较进步,今年5月参加了共产党。现任唐山铁道学院教务长,唐山市科联组织负责人,唐山市副市长。

1955年3月,罗河教授在唐山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唐山市副市长


关于唐山铁道学院迁校建校问题,曾引起该院教授、学生很大波动,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因而对学习造成若干不利影响。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该院党委最近召开了一次党委扩大会议,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们基本同意该院党委讨论会的最后意见。现将该院讨论的情况和意见以及罗河教授所提出的书面意见一并送上,特供决定这个问题的参考。

中共唐山市委

1956年11月14日

如今我们从铁道部档案馆查到的档案材料里清楚地看到,中央书记处收到电报后,转抄给邓小平、谭震林、李雪峰、林枫、刘澜涛、习仲勋、杨尚昆等中央领导及中宣部、高教部和铁道部。

中共中央书记处收到唐山市委

反映罗河教授反对迁校意见的电文记录稿


在院党委和教职工的积极呼吁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1958年5月,铁道部下发了“铁人教专滕[58]字第244号”文,决定我校不再迁往兰州,改为在兰州新校址成立兰州铁道学院,所需教师由唐山铁道学院和北京铁道学院支援。铁道部的这个文件是对《铁道教育事业十二年远景规划》中关于我校迁校兰州决定的修改。根据 “铁人教专滕[58]字第244号”文件,我校在1958年6月至1963年先后成建制的抽调了101名干部、教师、 工人前往兰州参加兰州铁道学院的组建工作。应该说,这次我校没有全部迁往兰州得以在唐山另选校址继续发展,罗河教授的这封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奉献精神永流传

唐山市得知我校不再迁往西北的消息后,对我校继续留在唐山办学表示极大欢迎,一再表示愿意在唐山优先为我校解决土地问题,尽最大的努力支持我校在唐山异地建校,希望我校与唐山人民一起,为唐山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此后,我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又开始积极与唐山市有关部门协调,为在唐山市选择一个新校址而四处奔波。至于在1964年9月, 我校又停止了在唐山的建校工程,迁往四川峨眉,则是以后又发生的事情。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罗河教授(左二)访问前苏联


罗河教授希望唐山交大不离开唐山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尽管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学校迁回唐山也作了种种努力。1988年10月14日,罗河教授因病在唐山去世。他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今天,笔者把当年罗河教授为迁校而上书周总理的经过忠实地记录如上,就是希望学校的广大师生不要忘记罗河教授为学校所付出的一切,罗河教授为民请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




作者 :          编辑 :    刘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