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基金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营报》聚焦西南交大科技创新成果和经验

【来源: | 发布日期:2014-06-05 点击数:

月下旬,《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营报》的记者专程来到西南交通大学采访大学科技园,就西南交大如何推进校地合作,交大科技园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 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科技企业成长”营造创新生态环境的创新做法进行了深入采访。他们对西南交大在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表现 出了十分关注。近日,《中国新闻周刊》以题为《创新驱动的“成都路径”》、《中国经营报》以题为《创新驱动:成都“智造”发展牵动力》,对学校进行了大篇 幅报道。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释放在蓉高校院所的科技红利和人才红利?《中国新闻周刊》将目光聚焦在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并对其开展体制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经脉、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道中提到,西南交大科技园和双流县合作成立了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企业成长”营造创新生态环境;而西南交大科技园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吃螃蟹”:对于体制 内教授的发明进行转化的时候,职务发明专利权由发明团队和学校共享,各占50%的知识产权。产生的收益,按以前的政策是奖励权,现在则变成财产权。西南交 大材料学院黄楠教授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他带领的团队用20年时间研究出心脏血管支架的一系列成果和专利,在分享“财产权”这一新政下,科技园聘请第三 方进行了评估,价值1500万元的知识产权,由学校和团队分享。

《中国新闻周刊》对西南交通大学在高铁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样评价:“以高铁技术为例,随着中国正由高铁技术的输入国一跃成为输出国,西南交大也在高铁自主创 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高速动车组车辆上线前的试验,都在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西南交大为高铁的‘中国标准’贴上了自己的 标签:学校自主研发了拥有独立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的客运专线综合SCADA系统,为国家铁路建设节约了巨额资金。一系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道岔技 术,打破了德、法两国对高速道岔市场的垄断。” 《周刊》指出:“像西南交大这样的高校院所,在成都还有一批。校院地协同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正在改变 成都‘创新驱动’的定义,也在这片土地上改变着科技创新从成果、到产品、再到产业的整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搅动起科技人员、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活力,希望最 终促成产业的活力,乃至整个城市的活力。”

《中国经营报》将眼光投向成都于近日提出的“四化一驱动”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设计上,并认为“长久以来,成都对这所在轨道交通研究领域有着显著成果的高校 颇为在意,尤其是高铁的发展使得双方合作日益提速——西南交大天府新区研究院便是校地合作的典范之一:占地340亩的产业园区,即将建成一期1.5万平方 米的厂区,围绕高铁配套项目的铁路货车、动车组制动摩擦片项目等已经落地。”

报道中提到,西南交大天府新区研究院的定位是着力于轨道交通产业的研发,尤其是培育和形成以动车为主的配套产业集群,从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按照计划, 落户西南交大天府新区研究院的铁路货车、动车组制动摩擦片项目,总投资3亿元,将在3年内建成投产,预计5年内可以形成5亿元的年销售收入。 为了实现资 本与技术的对接,西南交大首先进行了一项创新改革:学校名下的100%国有职务发明专利权,划出50%给发明人团队,实现了职务发明人团队由被奖励权向财 产权的转变……但仅仅如此还不够,最后如何催生项目落地才是关键。为此,西南交大与双流县一拍即合,院校与地方合作的双流模式很快成型:西南交大出资 1000万元现金和价值3500万元的知识产权,双流县政府提供340亩工业用地和60亩科研用地以及1.4亿元资金,共同推动科技成果在双流的转化、孵 化、产业化。

《中国经营报》还指出,西南交通大学在高铁自主创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多数高速动车组车辆上线前的试验,都在位于成都的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 室进行。学校在既有线提速、重载货运、青藏铁路建设、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等方面创造了一批一流的科技成果,目前正在大力推进轨道交通领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 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中国新闻周刊》简介:

《中国新闻周刊》由中国新闻社主办,是一本既有新闻权威性,又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综合时政新闻读物。自1999年创刊以来,坚持“国际视野,中国立场,原创诉求,专业精神”,奉献给读者更多的内容新锐、理念独到的深度报道,读者群锁定在居于社会主流的“影响力阶层”。

《中国经营报》简介:

《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资讯供应商。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成功,促进商业文明。

作者 :    陈柳利      编辑 :